老鐵們,大家好,相信還有很多朋友對于豎爐除塵器是什么和除塵器設備的相關問題不太懂,沒關系,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分享豎爐除塵器是什么以及除塵器設備的問題,篇幅可能偏長,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煉鐵高爐的工藝流程是什么
煉鐵高爐的工藝流程:
高爐冶煉是一個連續的生產過程,全過程在爐料自上而下,煤氣自下而上的相互接觸過程中完成。爐料按一定批料從爐頂裝入爐內,從風口鼓入由熱風爐加熱到1000-1300°C熱風,爐料中焦炭在風口前燃燒,產生高溫和還原氣體,在爐內上升過程中加熱緩慢下降的爐料,并還原鐵礦石中的氧化物為金屬鐵。
礦石升一定溫度后軟化,熔融滴落,礦山中未被還原的物質形成熔渣,實現渣鐵分離。渣鐵于爐缸內,發生諸多反應,后調整成分和溫度達到終點,定期從爐內排放爐渣和鐵水。上升的煤氣流將能量傳給爐料而使溫度降低,終形成高爐煤氣從爐頂導出管排出,進入除塵系統。
擴展資料:
生鐵的冶煉雖原理相同,但由于方法不同、冶煉設備不同,所以工藝流程也不同。下面分別簡單予以介紹。
高爐生產是連續進行的。一代高爐(從開爐到大修停爐為一代)能連續生產幾年到十幾年。生產時,從爐頂(一般爐頂是由料種與料斗組成,現代化高爐是鐘閥爐頂和無料鐘爐頂)不斷地裝入鐵礦石、焦炭、熔劑,從高爐下部的風口吹進熱風(1000~1300攝氏度),噴入油、煤或天然氣等燃料。
裝入高爐中的鐵礦石,主要是鐵和氧的化合物。在高溫下,焦炭中和噴吹物中的碳及碳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將鐵礦石中的氧奪取出來,得到鐵,這個過程叫做還原。鐵礦石通過還原反應煉出生鐵,鐵水從出鐵口放出。
鐵礦石中的脈石、焦炭及噴吹物中的灰分與加入爐內的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出鐵口和出渣口分別排出。煤氣從爐頂導出,經除塵后,作為工業用煤氣。現代化高爐還可以利用爐頂的高壓,用導出的部分煤氣發電。
生鐵是高爐產品(指高爐冶煉生鐵),而高爐的產品不只是生鐵,還有錳鐵等,屬于鐵合金產品。錳鐵高爐不參加煉鐵高爐各種指標的計算。高爐煉鐵過程中還產生副產品水渣、礦渣棉和高爐煤氣等。
鐵焦技術通過使用價格低廉的非黏結煤或微黏結煤用作生產原燃料進行煤礦的生產,將其與鐵礦粉混合,制成塊狀,用連續式爐進行加熱干餾得到含三成鐵、七成焦的鐵焦。再經過專業設備加工,后經過冶煉就能得到與原始技術一樣的煉鐵成果。
這一技術使用較高含量的鐵焦代替原始含量,經過實驗表明會節省大量的焦與主焦煤,也通過這一試驗說明鐵焦具有提高反應速率的作用,證明了在高爐煉鐵中鐵焦含量少可以達到 30%。這項技術正在日本的各個工廠進行實際生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現階段技術還未完全成型,還需要大量實驗進行完善。
高爐除塵灰指的是爐前出鐵時產生的粉塵和爐頂主皮帶料頭部放料的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經過一定比例的混合制成的,但由于這兩種粉塵的顆粒極為細小,很不利于收集,但通過設想就可得知如果將其收回并利用,就是的節能方式之一。
這樣不僅可以使煤粉的燃燒效果得到提高,還能回收一部分浪費的鐵元素,通過合理控制其添加量就能有效的提升產量,并且對本來的廢料進行回收,充分的進行了材料的利用,不僅有助于提高產量,還節省了一部分資金。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高爐煉鐵工藝
石灰豎爐頂除塵起什么作用
我就是給石灰豎爐頂設計安裝除塵的,我介紹一下工藝吧。
石灰豎窯生產線當中的產生的煙塵及SO2安裝的除塵脫硫系統是對煙塵進行治理凈化,從而使煙塵真正做到達標排放。
石灰豎窯產生的混濁高溫煙氣首入脫硫塔,與吸收塔內噴淋層噴出的吸收液充分接觸。使得煙氣中二氧化硫氣體與吸收液充分反應形成硫酸鈣,從而用煙氣中除去達到脫硫的效果,同時,吸收液的噴淋也能使高溫煙氣達到冷卻的效果。其次從吸收塔內經脫硫降溫后的煙氣,被引入吸收塔后的多管陶瓷旋風除塵器(預留今后較嚴的指標袋式除塵器位置)進行盡一步的脫硫與除塵。經前后兩次除塵脫硫后的達標煙氣再通過煙囪排入大氣。
高爐煤氣1080是什么意思
應該是高爐1080,指的是1080的高爐,1080指高爐有效容積,單位m3
名詞解釋:
高爐
高爐是橫斷面為圓形的煉鐵豎爐,用鋼板作爐殼,里面砌耐火磚內襯。高爐本體自上而下分為爐喉、爐身、爐腰、爐腹、爐缸五部分。
爐喉之上設置裝料設備(見高爐供料和裝料系統)。爐缸上部沿周均勻設風口,熱風通過熱風圍管、支管和彎頭、直吹管由風口鼓入爐內(見高爐鼓風系統)。風口平面之下有出渣口,渣口平面之下有出鐵口(圖1)。
高爐圖冊
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高爐本體和附屬設備也不斷擴大,高爐容積在20世紀初為幾百立方米,60年代為 2000~3000米3,70年代達4000~5000米3。
高爐大型化帶來了技術指標、勞動生產率高和生產成本低的效果。從工藝操作和功能方面來說,高爐容積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鋼鐵廠規模以及礦石和燃料的質量。大型高爐要求焦炭強度高,礦石的強度、還原度、品位等也要高,粒度小于 5毫米的粉礦要低于5%。
高爐內型高爐內型輪廓要根據原料、燃料、高爐容積和操作等條件設計。設計爐型時首先確定爐缸直徑及單位爐缸面積每日燃燒焦炭的數量。中國設計的經驗式是,式內d為爐缸直徑(米);i為冶煉強度〔噸/(米3·日)〕,取1.0~1.2;V為高爐容積(米3);J為燃燒強度〔噸焦炭/(米2·日)〕,取24~28.8。然后按各部分尺寸比例和爐身角(85°左右)計算。設計的內型要與生產中的高爐內型對比,參考容積近似的其他高爐的尺寸進行修改。
過去高爐只設一個鐵口,大型高爐增2~4個。渣口一般是2個,多鐵口和渣量不多的高爐可不設渣口。風口數目可根據經驗按爐缸圓周大小來確定。一般兩個風口的中心距沿爐缸內壁圓周上不應小于1000毫米。
高爐爐體結構按爐體外部結構、高爐基礎、高爐內襯和冷卻設備分述如下:
爐體外部結構主要有自立式、爐缸支柱式、框架支柱式、框架自立式等四種(圖2)。它們的差別在于支承爐頂、上部爐殼和磚襯負荷的地方不同。早期小高爐多是自立式,大型高爐大多采用框架自立式。現代大型高爐鼓風壓力高,爐體外殼鋼板加厚,殼內噴涂耐火材料,防止熱應力和晶間腐蝕引起開裂和變形。風口平臺有較寬敞的操作空間;取消渣口,改用矮式泥炮;風口平臺連成一片,以便叉車和換風口機行走。
高爐圖冊
高爐基礎高爐基礎所承受的負荷按平均每立方米爐容約5~6噸考慮,用鋼筋混凝土基礎建在巖石、筒式樁或鋼管樁(內灌水泥)上。海濱建廠的大型高爐基礎采用長幾十米的鋼管樁作底座。
高爐內襯高爐爐殼內部砌有一層厚345~1150毫米的耐火磚,以減少爐殼散熱量,磚中設置冷卻設備防止爐殼變形。高爐各部分磚襯損壞機理不同,為了防止局部磚襯先損壞而縮短高爐壽命,必須根據損壞、冷卻和高爐操作等因素,選用不同的耐火磚襯。爐缸、爐底傳統使用和超粘土磚。這部分磚是逐漸熔損的,因收縮和砌磚質量不良,過去常引起重大燒穿事故,現在爐缸、爐底大多用碳素耐火材料,基本上解決了爐底燒穿問題。爐底使用碳磚有三種型式:全部為碳磚;爐底四周和上部為碳磚,下部為粘土磚或高鋁磚;爐底四周和下部為碳磚,上部為粘土磚或高鋁磚。后兩種又稱為綜合爐底。設計爐底厚度有減薄趨勢(由0.5d右減0.3d左右或爐殼內徑的1/4厚度,d為爐缸直徑)。碳磚的缺點是易受空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和堿金屬侵蝕。爐腰特別是爐身下部磚襯,由于磨損、熱應力、化學侵蝕等,容易損壞。采用冷卻壁的高爐,投產兩年左右,爐身下部磚襯往往全被侵蝕。爐身上部和爐喉磚襯要求具有抗磨和熱穩定的材料,以粘土磚為宜。爐腹磚襯被侵蝕后靠“渣皮”維持生產。
近幾年應用噴補技術修補磚襯已相當普遍。噴補高鋁質耐火材料(含Al2O340~60%),壽命為砌襯的3/4。
冷卻設備早期的小高爐爐壁無冷卻設備,19世紀60年代高爐磚襯開始用水冷卻。冷卻設備主要有冷卻水箱和冷卻壁兩種。因高爐各部分熱負荷而異。爐底四周和爐缸使用碳磚時采用光面冷卻壁。爐底之下可用空氣、水或油冷卻。爐腹使用碳磚時可從外部向爐殼噴水冷卻,使用其他磚襯時,用冷卻水箱或鑲磚冷卻壁。爐腰和爐身下部多采用傳統的銅冷卻水箱,左右間距250~300毫米,上下間距1~1.5米。爐身上部可采用各種形式的冷卻設備,一般用鑄鐵或鋼板焊接的冷卻水箱。近幾年來爐腰和爐身有的用鑲磚冷卻壁汽化冷卻。但爐身下部由于熱負荷較高,多改用強制循環純水冷卻;爐喉一般不冷卻。冷卻介質過去使用工業水,現在改用軟水和純水。直流或露天循環供水系統也已被強制循環供水系統所代替,后者優點是熱交換好、無沉淀、消耗水量少等。
好了,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